close

IMG_1303.JPG 

結束大吳哥城「微笑高棉」的巡禮後,我們出發至下一站「巴肯山」,欣賞日落美景,但望一望天色,下午幾陣隨風飄來的雲朵,似乎遮住了太陽,正在大夥遲疑著該不該上山時,導遊小林在一旁介紹:「雄踞巴肯山頂的巴肯寺,當初也是以『須彌山』的概念而建立,中央為13公尺高的石造金字塔,及七層平台所組成,象徵著印度教裡的七重天。」在旁的蓮生活佛一聽到「七重天」與「須彌山」,便向大家說道:「那當然還是要去看囉!」於是,大夥一行人就這麼隨著蓮生活佛的腳步,浩浩盪盪地直攻山頂去!

 

登高環視吳哥遺跡  夕陽美景盡收眼底

巴肯山其實不高,約67公尺而已,但因附近多屬平原地形,相對地巴肯山這個小丘陵就成為此地的最高點。山上的巴肯寺由一世皇所建,於9世紀末(西元907年落成),是吳哥窟城裡的第一座都城的國廟。除了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,也是旅遊書上記載看落日、登高環視吳哥遺跡群的好地方;除了可見就近的大吳哥城和小吳哥城,甚至還可以看到南方的洞里薩湖。

我們一行人一路向上,大約花了15分鐘的腳程,終於走到了巴肯山頂,雖然夕陽若隱若現,並未完全露臉,但山頂上仍見許多登高朝聖的遊客,不難想見這裡平時遊人如織、為求一睹日落風采的景況。到了山頂,有些人已在旁氣喘吁吁;有些人則愈戰愈勇,繼續向最高點,必須「手腳並用、五體投地」的巴肯寺邁進,而連聲活佛則因著喇嘛裙,行動不便,所以只待在巴肯山頂,遙向巴肯寺合掌致意。

「石頭歷史」使人感慨良多

我們一群人待在山頂,看著此地的夕陽餘暉,追憶王朝曾經的興盛,想必一千多年前的吳哥國王,看到的也是這般如此美麗的景色,但再看看當時宏偉的建築,如今卻都已是頹圮的遺跡。想想,我們一行人與一般前來看霞彩的觀光客,最大的不同在於,在蓮生活佛長期的教導、與佛法的浸淫下,我們不只看到了「廢墟」,還看到了「莽林到興盛、繁華到衰敗」人世間「成住壞空」的現象,想想連聲活佛曾說的:「每一顆石頭,每一堆廢墟,全是輝煌的歷史。但石頭歷史人生的一切要義盡在於斯。我們學佛者既然知道,明明知道一切「有形」必然歸於幻滅,但在「石頭歷史」中學到的教訓又是什麼?」這樣的體會放在心中,眼前所盡的景象,又自是另一番不同的滋味了。

IMG_1336.JPG

轟隆隆的雷聲齊鳴  巴肯山神來相送

在大夥於山頂閒談時,我們還巧遇了幾位佛學院的學生,主動前來向蓮生活佛合掌致意,幾位出家僧一聽師尊有五百萬弟子,個個驚奇不已!直待在師尊身旁,希望能爭取多些談話,再與他們作簡短的介紹,並拍照合影留念。天色已漸暗,大夥於是陸續下山,奇怪的是,在半山腰時,忽然刮起了一陣大風,吹得兩旁的樹葉沙沙作響,一波一波如綠色的浪潮擺盪,之後還伴隨幾聲轟隆隆的雷聲,蓮香上師見狀不禁說道,這樣的感覺有點靈異,像是山神在送行。大夥在旁驚喜連連,而驚奇的是,不只是蓮香上師感應到了虛空中的溝通,連走在前方、好幾步之遠的蓮生活佛,也不約而同地向隨行眾表示:「是山神在送大家」,沒想到,大家來「巴肯山看日落」,而我們這團托蓮生活佛、蓮香上師的福,不只是來看夕陽,還可以「會山神、聽禮炮」呢!

~大燈文化供稿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aden 的頭像
    daden

    【盧勝彥文集】讀者俱樂部

    胖魚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